close

五十年前我在裝甲兵第二師當保養官,演習時M-7砲車(105)行走一段就要休息一陣子,因為砲車引擎是由螺旋槳飛機的星式引擎所改裝,缺少空中飛行時的冷卻效果,引擎會過熱而拋錨。

部隊裡的戰甲車和輪型車都接收自二戰美軍的剩餘物資,戰後即不再生產,零件短缺只能待料停駛,我當時一直很納悶,憑這些裝備要如何「反攻大陸」?

想不到時隔五十年,國軍裝甲部隊的戰車車況依舊,因為是接收自越戰美軍的M-48M-60,還有部分是我兵整中心將兩種車拼裝,還美其名為國造CM-11。待料的情況不遜半世紀前,就連封存的M-60A3,都有三分之一無法啟動。不禁感嘆台灣的國防工業之所以落後,與重工業發展被漠視有極大關係。

美國的車廠在二次大戰可立即轉型生產戰車,我們的「裕隆」行嗎?「國瑞」設立當時還有國民黨投資,目的在引擎戰車通用的柴油引擎製造技術,但在利之所趨的情況下卻朝商用車發展,如今不要說製造戰車,就連軍用重型車都還要外購,這一切的一切難道國民黨沒有責任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san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