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角七號》風靡全台,躍居國片票房之首,除了劇情跨越國際、民族、族群令人感動之外,片中不少讓人會心一笑的橋段也是賣點。但是偏偏就有人想把它「牽拖」成「在表露過去殖民地台灣的戀戀鄉愁」。還吹毛求疵的批評主題曲「國境之南」是複製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的文藝腔。


       心中有鬼,看到的都是鬼,這位挑剔得「太超過」的人,居然是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的所長許介鱗。


       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是誰造成的?是沙文主義的「大中國」,抑是台灣人自願?進一步比較中國人和日本人對台灣的統治,誰讓台灣人有幸福感?


       日本殖民台灣五十一年,對台灣當然有自尊心的傷害,但卻也是讓台灣擺脫中國落後、貪婪、自私、自大、失序、骯髒等文化的天賜機緣。台灣之所以在近百年的歷史中,人民的品質優於中國,財富勝過中國,許多都要歸功於日本統治半世紀的基礎建設:包括建立戶籍資料、地籍資料、治安、軍事、交通及工業的建設所賜。如果後代的台灣人能藉由電影的力量,了解日據時期的普羅大眾生活史,我想對年輕一輩的台灣民眾追求未來的憧憬有益無害,不知許教授擔心些什麼?


       縱然日本人至今對這曾經屬於他們的美麗島嶼仍戀戀不忘,這對台灣人又有何傷呢?


       主題曲「國境之南」,已挑明台灣是日本國境南邊的另一個國家,再勉強把《海角七號》與日本的「文藝腔」連結,心胸未免狹隘。單純不過的戀情故事何必硬要扯上民族仇恨?


       為何在台灣的中國人可以高唱「家在山的那一邊」,而曾經共同生活在同一國度的人民卻不能表露戀戀鄉愁?一位台灣女性收到六十年前由日本情人寄出的七封情書,如此而已,我想不需過度敏感吧!


       《海角七號》讓我回想起流行半世紀,曲調輕快,歌詞滿懷哀怨的台語歌曲「安平追想曲」,拍成電影的內容是描述一位由荷蘭船醫與台灣少女相戀所生下的孩子,對荷蘭籍父親的孺慕之情,一樣令人感動。難道這也含有對荷蘭殖民的戀戀鄉愁?


       台灣四百年來不斷被出賣,才會有平埔族少女成為唐山嬤和荷蘭船醫與台灣少女的哀戚戀情,以及日本教師與台灣少女無言的結局。更多的是原住民少女與國府撤退來台的老兵結婚生子,他們的子女都被冠上中國籍。


       這些無奈我們唯有歸於上蒼的捉弄,讓台灣民族成為種族熔爐。


       至於七封日文情書,五、六十年前的情侶不敢開口說「我愛你」,許多開不了口的情話就是寫成那種腔調的情書來表達。魏德聖導演只不過忠於那個時代的情書寫法,就是寫實罷了,我和內人五十年前互相投寄的情書,就是這個腔、這個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san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