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依會議規範,主持會議的議長不能參與表決,可否同數才取決議長的態度。

對議事議題發言,也必須暫時退位到台下發言。

但民進黨選前拋出國會改革議題之一,即議長必須超出黨派的中立化,不僅不能參與政黨活動,更不能參與政黨協商,已形同機器人,有幾個有興趣?

一旦當上議長,即與當初所屬政黨隔絕,形同陌路,既要忙於院務,又無法與同志共商國會運作,以及如何經營自己選區?我看區域立委除非只想幹四年,否則角逐國會龍頭無異自掘墳墓。

而不分區立委擔任議長,則名不正言不順,因為權力來自政政黨,卻不必為所屬政黨負責,毫無道理可言。馬王鬥就是鮮明的例子,一旦被政黨除名即失去立委身分,議長權位隨之消失,叫他如何自外於政黨?

有人提議民進黨應搭配友黨的副議長。甚至有點名黃國昌當議長,這個建議可展現民進黨國會開放的原則,但卻違背資深立委擔任議長、副議長的傳統倫理。新科立委光是做好立委的本職就需要時間磨練,讓新科立委一下子擔任國會龍頭,整個國會恐怕無法順利運作。

可是找國民黨的資深立委來當,又有大票人無法心服口服,拚了大半天,好不容易國會政黨輪替,卻仍是國民黨人當院長,無法想像綠營支持者會起來造民進黨的反。

議長中立是理想,但要有配套法制才可行,至少應保障議長選舉排除任何黨派競爭,包括黨內初選與普選都能一人不競而選。

arrow
arrow

    taiwansan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