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接獲企業投訴:銀行「雨天收傘」,共有六家官民營銀行抽銀根。


銀行在商言商,旨在賺錢,否則倒閉的話,要由全民負擔。


銀行管理充滿矛盾,它只想把錢借給有錢人,但有錢人卻不缺錢。沒錢的小企業、小百姓想借點錢,他卻不想借,怕成為呆帳。因為銀行平常根本懶得建立授信檔案。


但是這個現實的難題,就看貸放雙方各顯神通,仍不難打破。所謂「有辦法」的人,他們還是有辦法把銀行的錢搬進自己的口袋。尤其是小型銀行很容易套交情、講權勢,所以小銀行的呆帳或逾放比會特別高。甚至國民黨前立委郭廷才,他只憑一己的能耐就可以搬空東港信用合作社金庫,以至倒閉被接管。曾任高雄市長的王玉雲,也沒花多少時間就把一家中型的中興銀行搞垮,都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案例。


從省議員最嗆的時代開始,省屬行庫就彷彿是某些財閥級省議員的私人金庫,為親友關說也罷,自己拿塊鳥不生蛋的土地就可以超貸,數字都是億元起跳,幸好那個時代銀行仍是寡占的金雞母,行員號稱捧金飯碗,貸放與存款之間的利差相當高,才沒被這些民代「借甲倒」。


銀行開放設立後,大企業紛紛搶設銀行,把銀行當作私人企業的大金庫,借或放的幕後大老闆都是同一個人。沒有開銀行的企業就走上「官商合作」之路,政治力可以左右錢借或不借,也可以決定借多或借少,不少民代就在做「牽猴仔」的勾當。


馬政府日前宣布將準備九千億對企業紓困,是有選擇性的。紓困對象表面上是看值不值得救的企業,但骨子裡還是各憑神通。這種「政治性貸款」風險最大,但是有權利決定紓困對象的官員,能否站在國家整體利益的高度做決策?


金融風暴常因誇張的投資引起。但誇張的投資卻可以帶來短暫榮景,令人樂此不疲,因而政策較保守的台灣性格,不會像冰島、南韓面臨困境,但是馬政府的心慌意亂,連續提出多項灑錢的動作,將來再一次景氣循環之時,台灣就很難保證可以安然度過。


從銀行、郵儲搬錢美其名是拚經濟,實際上是拚政治、拚選舉、拚主政的權力。表面上一切以經濟民生掛帥,骨子裡卻不是那麼一回事,要不然怎會有那麼多的中小企業投訴銀行在「雨天收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san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