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故事說穿了就是帝王后宮爭寵生子的比賽,是封建時代婦女以子為榮的悲歌。
古代婦女沒有量基礎體溫的知識,也不能任意向帝王求歡,所以誰獲得寵幸的機會多,生育的機率也就相對提高,生的越多得子的機會也就更大。有了兒子就有可能成為日後的皇太后。
雍正並非荒淫無道的皇帝,後宮的烏煙瘴氣應該每個朝代都一樣,嬪妃鬥爭可能比政治鬥爭還要慘烈。受寵的遭嫉、懷胎的必被去之而後快。得不到恩寵的甚至還會找尋宮內可用的「精主」,皇帝的手足或是太醫…,雖然一旦事發只有死路一條,但為了愛情、為了求子、為了一生的榮華富貴,雖千萬人吾往矣!
現時一夫一妻制的婦女觀眾,竟會喜歡觀賞後宮三千的嬪妃鬥爭。太監為何要被閹割,的確有其現實的必要,否則現在讀史冊,哪個皇帝是誰生的可能會是筆糊塗帳。所幸現在已有先進的DNA技術,生父與生母一驗便知誰也躲不掉。四百年前若有此科技,我看後宮廝殺非要血流成河不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san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