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辦報要生存非常不容易,所以有一句玩笑話說:若跟誰有仇,就鼓勵他去辦報。李遠哲、吳念真、李哲朗等人要以募款方式籌辦一份民報(晚報)。出發點很好,但問題是三億元能讓報社撐多久?

科學家李遠哲的理想主義,加上台灣最會說故事的導演吳念真,搭配有豐富辦報經驗的李哲朗,確是天作之合。但是真正負責執行的總編輯能否持客觀立場對時事進行評論編輯,也是報紙能否生存的條件之一。

關於資金的籌募,以李遠哲與吳念真的號召力,三億元到位不難。但若以一個月燒掉五百萬來計算,大概只能撐個五年。前副總統呂秀蓮也曾有辦報的理想,但在資金籌到了之後卻改為發行「玉山週報」,不以報紙而以大型雜誌的型態發行。可想而知因為報紙是個「燒錢」的行業,知難而退。有前車之鑑,「民報」可能存活多久?宜再三思。

因為資金僅三億,要吸引到優秀編輯人才跳槽也很困難。雖然要以晚報搭配網路的方式發行,先扣掉派報人員不說,編採及業務人員龐大的薪資,已是最沉重的負擔。

若有類似民意論壇或副刊由讀者投稿的版面,稿費又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要全靠情義相挺就不可能長久。

關於紙張與印刷部分,雖可委外不需自己設廠,但紙張的支出光靠每份十元的報費,成本是收不回來的。所以還必須有廣告(費)的支撐。出報之初因報份不多,廣告商必定先持觀望態度,要靠人情關係拉廣告也只能一時,非長久之計。

「民報」的強項是主筆群,但是想想當年康寧祥的「首都早報」,當今的年輕人有幾個會看報?誰每天都會看社論與評論?大多數的人看報紙只看大標題,能把圖片與與副標都看完者已算是「忠實讀者」。靠實力堅強的主筆群能拉到多少讀者,也有待評估。現今網路資訊百花齊放,民報的電子報能否也從中分到一杯羹?

「民報」若非辦不可,也不是沒有討論的空間,個人認為可尋求「自由時報」老闆林榮三入股當發起人,將來晚報可委由「自由」的印刷廠印刷,再利用「自由」的派報系統,編採人員也可由「自由」支援,「民報」支付津貼,這樣可大幅減少開支。

不過若路線與「自由」同質性高,也可能造成訂戶看日報不看晚報,或看晚報不看日報,除非綠營死忠兼換帖的讀者才能兩份同時支持。如果這樣林榮三入股意願可能降低。

在台灣辦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事業,還是要謹慎為之!

註:「首都早報」與「台灣日報」在停刊後,二位法律上的負責人都因變成員工追討資遣費的對象而揹負債務,要辦報不可不慎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san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