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銀行作風就像日劇「半澤直樹」裡說的,晴天借傘,雨天卻要你還傘,在高利率及政府保護政策下,銀行本身就是金雞母。

在銀行大量開放設立之後,各公私銀行庫莫不以競爭放款為優先,因為存款太多若放不出去,銀行就賺不到利息。有些銀行派專員站在門口招呼客戶,抽號碼牌甚至奉茶,也有警衛服務態度親切不輸行員的銀行。

經營小本生意,長期觀察下來,月初的消費者出手千元大鈔的多,每個客人都需要找錢的狀況下,收銀機裡的五百與百元鈔就奇貨可居。到了月中五百元的紙鈔就會慢慢集聚出現,相對的千元鈔就比較少見。到了月底百元鈔票大量出籠,要付給上游廠商的貨款也只能數了一堆百元鈔票付清。

六十元的便當一個,付一百要找四十,七十元的便當二個,付二百要找六十,因此五十元與十元銅板也是做生意時必須大量常備的「資金」。因為各式鈔幣可能的供需失調,到銀行兌幣就成為小商家的最佳依賴。

不管換紙鈔或銅板,表面上銀行是純粹服務沒有賺頭,孰不知此時行員呈現的服務態度,同時也決定了這些小店的頭家將來可能到此家行庫存放款與否。換個零錢遇上不積極愛理不理的行員,心裡就會想:下次不來這家了!

鎮上的數家銀行有一千、二千整袋算好的十元銅板可以立即兌換,也有臨櫃時行員才倒入數幣機換算給客人的,二者的差別就在於「時間」,前者行員必須事先花時間準備,但客人一來一手紙鈔一手銅板,不消十秒鐘就完成(而且不必抽號碼牌),後者行員少了事先準備的動作,客人還要等機器數完銅板裝袋,無形中就浪費不少時間。對做生意的人而言「時間就是金錢」。

金融產業也是服務業的一種,現代社會分秒必爭,臨櫃服務態度越好的銀行,想必其業務會蒸蒸日上,就算是換零錢的小動作,也能博得客戶更多的好感並提升企業形象。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金融服務業
    全站熱搜

    taiwansan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