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七期的數字週刊一篇「馬總管」的報導,才知道「馬英明」下了命令,總統府裡的廁所此後不再由公家供應廁所的衛生紙,理由是為了「節約」。我們的總統要改叫馬總管了。


    這幾年台灣看得到的進步之一,就是公廁增多了,更清潔了,也免費供應衛生紙,有迎頭趕上日本公廁全面供應廁紙的樣子。沒想到「馬英明」腦筋裡只懂得「省細條,開大條」,將國家統治象徵的總統府的文明往後倒退三十年。


    一個月總統府的廁所能用掉多少廁紙?若預算不夠,馬英九的國務機要費可以支付吧?沒人會提告的。還有所有總統府一組兩支的日光燈,也在他一聲令下拔掉一支,理由是省電。在總統府辦公的人員,因為光線不足,常因此寫錯、打錯字,讓馬英九批公文時,多了一項校對錯字的工作,他會像小學老師改作文一般,仔細地挑出其中的錯字。原來我們的總統還這麼操煩呢!


    甚至隨扈之間,軍系與警系相互排擠、暗鬥,致人事出現紛爭,也要上報到「馬英明」的手上,由馬英明喬定。


    國民黨的總理孫文先生要人「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他卻把他的銘言當耳邊風,盡做些小事卻搶著不擇手段地選上總統:做最大的官。


    他心目中只有他初次踏入職場的老闆蔣經國,所以處處學蔣經國。下鄉LongStay即是,抗通膨救經濟的策略也是。經濟學家說,發展中國家抗通膨應以擴大內部公共建設為主。成熟的國家則是如何刺激消費,提高民眾的消費力。


    因此,馬政府的擴大內需方案是開倒車,愛台十二大建設完全是模仿第一次石油危機時,蔣經國推動的十大建設。可是今天的台灣已非是三十年前的台灣,台灣已具備成熟國家的基本條件,沒有理由再以發展中國家的模式來抗通膨,挽救不景氣的經濟。民進黨提出退稅給中低收入戶的建議,「馬英明」一點也沒有聽進去。


    大家應該還記得這幾年民進黨政府被國民黨罵甚麼?「人民活不下去了!」既然是最最明白老百姓活不下去了的政黨,就該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讓那些沒有消費能力的窮苦階層,立即能接收到政府的補貼,不要讓貧者因物價上漲而愈貧。


    英明的馬英九只學了半套法國的雙首長制:退居第二線,沒代誌做,閒甲在府內掠抓蝨母,擱無蝨母通好掠!


    當行政權與立法權皆掌握於一黨的時候,雙首長制就自動變為總統制,行政院長是總統的執行長。只知道完全執政、完全負責,唯總統一人卻置身事外,壞事不沾身。


    是不是要等到一年半載後股市榮景再現,老百姓不再嘆日子難過,沒有人因窮自殺……那一天到來,馬英明才會現身第一線,做一位英明的總統?


    做不好是行政院長的事,做好了則是馬總統英明的領導?怎會有這種諉過爭功的總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san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