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聯黨」正式成立之後與「正統藍」對抗,卻無法吸收「本土藍」靠攏,因而發展遇到瓶頸。還不如宋楚瑜的「親民黨」,多少有瓜分一些國民黨的人才。
    嚴格來說,「台聯黨」與「親民黨」都不算民主政黨,是只靠李登輝、宋楚瑜而存活下來的一人政黨。若有一天領袖位置必須世代交替時,這兩黨是否能繼續維持參政的生命?
    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提過「台聯黨」在屏東縣利用仿民進黨的文宣品混淆民進黨支持者。在台北「台聯黨」則是利用李登輝約談柯文哲「密會」,再偷偷通知媒體開放採訪,產生「柯文哲挺台聯」的假象。雖然事後台聯秘書長對柯文哲「致最大的道歉」,但生米已煮成熟飯,負責聯繫密會的柯幕僚因此被懲處一個月不得參加晨報。
    想分食民進黨的支持者票源,接著又想分享「白色力量」的能源,對綠營根本沒有「把餅做大」的效用。
    小黨經營不易,不按牌理出牌有其苦衷,但是長時間觀察所有民調,「台聯黨」已明顯落後「時代力量」這新興政黨,或許「台聯」因此產生泡沫化危機的恐懼。其實「台聯黨」最應反思的是在地方上運作模式:「撿到籃子就是菜」的做法。
    以屏東縣為例,去年「九合一」選舉,「台聯黨」刻意只在民進黨五個競選連任鄉鎮長的地方提名候選人(這不是「鬧場」,什麼才是「鬧場」?),「台聯黨」的縣黨部主委甚至嗆聲「就是衝著民進黨來的」,從1129至今也沒多久的時間,現在卻印文宣要分享民進黨支持者的政黨票,如果繼續走這種投機路線,民調走低輸給「時代力量」也是剛剛好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san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