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汽車工業之父嚴慶齡於1971年辭世,他的妻子吳舜文女士接下裕隆汽車的經營權,自己擔任總裁。吳女士於200889日辭世,享壽96歲。


     裕隆汽車的成長受惠於政策的保護:管制進口車及限制計程車必須採用裕隆獨家生產的轎車,在這兩項政策扶植之下獲益不小。


     但也因為限制普羅大眾搭乘的計程車只能採用裕隆汽車,而使得「裕隆仔」被汙名化而受害。


     其實當時裕隆生產提供計程車使用的青鳥牌1300cc小轎車,是與日本的日產汽車技術合作,嚴格來說,裕隆只負責裝配,全車所需零件:從引擎等關鍵性零件,到傳動系統的變速箱、差速箱、齒輪,以及車身都完全從日本進口。台灣只能從事裝配、噴漆、座椅及輪胎等零件的湊合而已。


     由於台灣當時尚未進入汽車時代,國產車又只裕隆一家獨賣,街上跑的青鳥汽車,大多都是日也操、暝也操的營業小客車,機件的耗損率相當高,導致愛車者有裕隆汽車不耐用的錯誤印象,有錢的人想盡辦法購買數量極少,價位極高的進口車,以致於當時開進口轎車成為社會地位的象徵。


        到了吳舜文時代,事業逐步擴充,除日產之外,還與日本三菱(即中華汽車)合作,更與通用合作引進美國最大廠牌的車種。其中最令人感動的是於1986年獨立開發自創品牌「飛羚」,企圖徹底國產化,無奈「裕隆仔」的不耐用迷思仍然存在,品質受到質疑,加上車型設計保守不討喜。不似韓國發展自創品牌車的作法:早期仍使用三菱的發動機,但車身則高薪聘請義大利名師設計,以俾推出時能在外型上吸引買家目光,一炮而紅。


        我們以現在公路上跑的韓國車「現代」來看,它的車款造型設計較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也難怪「飛羚」出師不利,且再也看不到台灣的自有品牌車,而韓國因策略正確現代汽車早已國際化。


        當初下錯一步棋,致台灣汽車製造業至今都只能使用外國品牌,甚至連裕隆的標誌都不見了,改為日產,怎不令人嗟嘆惋惜。


        以台灣是汽車零件出口王國的條件,居然「湊」不出一部自有品牌的汽車,這是國恥。當初長期扶植裕隆汽車的國民黨要負很大的責任。


        裕隆並非無力圖振作,像齒輪部分就曾與外國合作生產,但他國總是保留關鍵技術,所以台灣好幾年也無法自己生產齒輪。還有軸承、護油圈也都因為冶煉技術及橡膠加工的技術無法突破,長久下來台灣裝配的汽車仍不敢大膽採用。


        在這期間國民黨政府的汽車工業政策是搖擺不定的,一會兒開放進口車,一會兒禁止進口車,令汽車工廠無所適從而不願大力從事研發方面的投資。


        在裕隆「孤行獨市」的時代,買一部汽車要先繳款,然後由代理商指定日期,由買主親自到台北新店把車開回來,所以當時買車是一件大事,台語叫做「牽車」。


        搭夜間火車由潮州出發,到台北剛好天亮,一早到國產汽車公司辦理交車手續—比法院的交保手續還繁瑣。然後從台北以時速不到五十公里的速度,沿縱貫路開回來,大概要花上8~10小時,多麼的累人!


        新車不能開時速超過六十以上,主要是當時引擎的製造上部精密,金屬材料的品質及裝配技術都不純熟,開快車容易磨損汽缸及活塞環及曲軸的軸承。最嚴重的後果則是因為各部傳動系統的油封,因為熱脹冷縮係數太大,新車一旦開快將因過熱而膨脹,車子停駛冷卻後的收縮就會導致露出齒輪油或機油。


        現在台灣的公路上幾乎國際上的知名品牌車都看得到,汽車商不但提供寬敞舒適的展示空間,更可供消費者試乘,下單後掛牌有專人代辦,和美國一樣便利。


        不過我還是有一個夢,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一部真正台灣製造研發的「國產車」。


        每當看到軍用大卡車都是日本廠牌,悍馬車則是美國進口時,心中都有一股衝動─如果我是總統,我要用政府的力量培植一家廠商發展自己品牌的汽車,車身一定由台灣設計,零件則可以國際化,讓台灣人擁有些許的民族自尊心。

arrow
arrow

    taiwansan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