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義雄倡組「公民組合」政團,可能循台聯模式吸收政黨票,分配到不分區立委席次,俾在國會為公民發聲。

2013年台灣公民力量崛起,接著出現「柯文哲現象」,不知民進黨有否針對此問題進行開誠布公的檢討?

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幾由人頭黨員大戶及黨內派系瓜分,保留給弱勢團體的席次少得可憐,何況是公民團體中,尤其具有領袖魅力的年輕人。這樣的生態不改變,民進黨無法擴大支持面。

如果這個權利型態的分配一直不變,就難怪「公民組合」的出現。而黨內五府千歲級的大老們若不能體認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就難怪有「柯文哲現象」。

不過「公民組合」與「柯文哲現象」不約而同標榜不被藍綠綁架,但實際上中間路線的空間畢竟有限。有李登輝的台聯可借鏡:曾任國民黨黨主席十三年的李登輝出走,不但沒有讓國民黨分裂,而且幾乎吸收不到藍營的人才與票源。若非李登輝幫蔡英文站台,台聯哪來那麼多政黨票?恐怕早已泡沫化。

由李登輝看林義雄的「公民組合」,能走的仍是偏綠路線,無法真正撼動國民黨的勢力,將來極可能只是另一個台聯而已,開拓淺藍的票源有其高困難度。

李登輝當年在立法院的「集思會」以及「新國民黨連線」蛻變的新黨於今安在?台聯拿綠營票源,新黨得靠國民黨庇蔭,兩者只會更綠、更藍,沒有所謂中間路線。「公民組合」無損泛綠,雖對民進黨無益,從大局而言民進黨不必太在意!

還有「柯文哲現象」其實也是媒體製造出來的假象,沒有民進黨的奧援,絕無當選可能。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不必拿到30%,只要認黨不認人的支持者超過5%,「柯文哲現象」最終還是落空。也許柯文者本人不相信,但民進黨認黨不認人的支持者的確存在。

如今柯文哲已表示篤定參選,又宣示不受藍綠綁架,若是在花蓮那種人口結構四分天下的族群分布,也許有可能讓無黨籍的他當選,在台北市光靠「中間選民」是絕對不足以產生一位市長。

 

arrow
arrow

    taiwansans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